在解放战争中,4野从白山黑水间的一直打到了祖国南陲的海南和广西等地,所到之处,国军都是望风而降。而作为我军最豪华的野战军和硬实力最强的野战方面军在线股票配资指南,4野麾下的4大兵团和12大王牌军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在1948年改编后4野的每个军(纵队)都是4单位制:1个军下辖4个师,1个师下辖4个团。总兵力都在5-7万人,这样兵力配置规模都赶上关内国军一个普通兵团。
入关的东野的百万大军
这个配置别说和江河日下的国军相比,就算在我军将近60个军中,随便从4野单拎出一个军,无论是在兵力还是在装备上都要在上游甚至是天花板的水准。
那么在4野的12个军(纵队)战斗力又是如何排序的呢?哪一个最强呢?
东野12主力军由来
对这12个军进行排序之前,我们要先来了解东野12个主力军的由来。
展开剩余89%在抗战结束后,为了经略东北我军从华北、山东和华中解放区皆抽调精锐部队出关,逐渐以林总为首的东北民主联军。
在开始出关的时候我军的部队都来自五湖四海,编制各个山头都有,到东北之后也保持的自己原来的编号,如山东第1和第2师,新四军第3师等,军区的建制也很随意。因此为了便于协调指挥,在林总的带领下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从1946年的6月开始对部队进行整合。
从山东沿海出关的我八路军
具体的野战部队调整为南北满两个军区,精锐的野战纵队为:隶属于北满的1、2、6纵队,以及南满的3、4纵队。其中1纵是山东八路军的老底子(山东第1-3师)、2纵是新四军部队(黄克诚带来的3个旅),6纵这是山东部队和新四军混编(山东7师和新四军3师)。3纵为晋察冀部队以及山东3师组成,4纵也是山东4和5师混编而成。就这样最初的5个纵队组成了东北民主联军的5大王牌,不过在这个时候因为敌人重点攻击南满,因此和齐装满员的北满3个纵队比起来,南满的2个纵队装备和兵员就差挺多,两个纵队加起来才3万人。
东野北满部队
在1947年夏季进攻四平结束后,林总二次对民主联军进行改革,除了补充了大量骨干在作战中受损的5个纵队之外,部队兵力的增多,也让林总有进一步扩军的想法。于是在1947年8月,在现有的5个纵队基础上,再扩编4个纵队,分别是7、8、9和10纵。其中的7纵是由西满军区地方部队组建而成,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除了21师是由3师老部队组成之外,剩下的多是新兵,善于机动运动战,攻坚能力一般。
最初入关得东野主力部队
8纵除了23师之外也多是老部队,在黄永胜的带领下,8纵打仗最为拼命也能吃苦。9纵是地方部队和冀东军区部队组成,队伍较为年轻有将近70%以上是抗战才入伍的战士。10纵虽然编制靠后的,但却和7、8和9纵不一样,它是由北满军区1和6纵队抽调骨干和兵力组成的,其战斗力和前面的5个纵队并没有多大差别。因此到了1947年冬季攻势开始之前,东野已经达到了9个步兵纵队。
1948年1月结束完冬季攻势后,我军进一步扩编,除了将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野”之外,还新增了3个步兵纵队。分别是
:5、11和12纵
。而作为后续新增部队,除了一些骨干和政工干部之外都是由二线的独立师编成,其中5纵为南满军区、11纵为晋察热辽军区和12纵北满和松江军区。
在辽沈战役前,得到加强的东野部队
因此在1948年的扩编之后,东野的12金刚也初步形成。3次扩编,东野部队从“5-9-12个纵队”的跃进。而这12个主力军在整编之后,就变成了38-49
12个军各批次排名
其实从之前的这12个纵队(军)的成立时间顺序和组建的部队排序上来看,基本上也能排出个七七八八。在军史界正常的排法为12个军分为3个战斗力档次,其中第一梯队的是首批第1(38军)、2(39军)、3(40军)、4(41军)、6(43军)纵,这5个军又号称“东北五虎”。而第二梯队则是1947年中编成的7(44军)、8(45军)、9(46军)、10纵(47军),第三梯队则是建军最晚的第5(42军)、11(48军)和12纵(49军)。
参加阅兵的东野重炮部队
第一梯队:
在最初的东北五虎里面战斗力排名还是有很多争议,而这个争议主要是集中在谁是第一上。在五虎里面,南满军区出身的41军相较于其他军,打过的硬仗只有塔山,所以41军为五虎之末大家都比较能接受。
40军和43军战绩不相伯仲,43军历史更悠久,是大名鼎鼎的“南昌和秋收起义”老部队,战斗力不弱。而40军则是南满军区扛把子,新四军3师老王牌部队,在南满作战中给予国军多次重创,更被誉为“旋风纵队”,再加上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表现,40军要强于43军在这里可能争议也不算大,但38和39军,那个是东野甚至是全军头号主力的争论从几十年前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塔山的东野4纵(41军)
38军号称“万岁军”,一直是东野御林军和中流砥柱,辽沈战役中的总预备队,塔山敌人看见1纵(38军)在4纵身后作为总预备队,直接攻击的心思都没有,资历再加上抗美援朝的表现38军不愧为强军。但如果比战绩还38军还是要逊色于39军一点点,东野从成立以来的每场大仗基本上都有其身影,四平保卫战刚新1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春季和冬季攻势,第一个冲进锦州城,东野歼敌最多的军。
因此在第一梯队的排名上:
39
>
38
>
40
>
43
>
41
军。
东野王牌39军炮兵
第二梯队:
在第二梯队的4个军中,46军应该是东野出镜率最低的军之一,从成立以来基本上都是负责担任牵制和辅助任务,虽然也参加锦州战役同时率先突破锦北防线,除了这个高光时刻,在后期的作战中并没有更多额曝光率。而44军虽然是二线部队,但是在邓华的带领下,作战有声有色,在追击廖耀湘兵团的过程中立下战功,在随后进军中南的战役中直接暴打桂系。
在廖舍内战已期间的东野部队
不过要说到第二梯队中的最强的2个军,还得看45和47军,45军打仗和43军一样,打仗有一股“霸气”,能打和敢打,是东野的“老虎部队”,当初进攻锦州和追击廖耀湘45军最为卖力。47军之前也说过,别看番号低,但都是精锐组成,特别是在大虎山和黑山战役中,将廖耀湘团死死地拖住,所谓排炮不动必是10纵,除了华野10纵之外也包含善于防守的东野10中(45军)。
因此第一梯队的排名为:
45
军>
47
军=
44
军>
46
军。
黑山阻击战中的东野10纵(47军)
第三梯队:
在最后的三个军中,其实双方战斗力不相伯仲,42成军最晚,但在抗美援朝的战功有目共睹,49纵和自己司令员钟伟一样,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军直接冲垮桂系的方向,在青树坪身身陷包围圈还能全身而退。
对于这三个军的排名为:
49
军>
42
军>
48
军。
南下渡江战役期间东野大量歼敌
作为东野12大金刚,别看雨田君分出了3个梯队,但实际上双方战斗力差别不是很大,比如二梯队的45军其实就不输第一梯队的41军。特别是结束了辽沈战役入关之后的东野任何一个军拉起来都要强于国军的五大主力,不仅是在兵源上更在装备上。
而正是有了这些基础,东野才能从东北一路摧枯拉朽打到中南和海南在线股票配资指南,加速全中国解放的进程。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股指配资网_线上炒股正规配资公司_线上炒股正规配资软件观点